央视新闻聚焦东华!94岁全国劳模和90后团队有个共同愿望
发布人:张莹  发布时间:2025-05-02   浏览次数:10

央视镜头再次聚焦东华

《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专题节目今天播出!

从一根棉线到新型纤维

东华大学94岁全国劳模和90后团队

有个共同愿望!


图片


五一劳动节前夕,上海杨浦区的一线产业工人迎来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在现场和大家交流的是一位在车间工作了40多年的纺织工人——“七一勋章”获得者、党的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东华大学1960级校友黄宝妹。


图片


青年时代,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黄宝妹大胆探索高效率操作法,以一人可照看800个纱锭闻名全国。而今,在黄宝妹的母校东华大学,新时代的青年科研团队传承创新创造精神,在纺织领域大胆突破,用智能织出新未来。


图片


黄宝妹讲道,“纺优级纱,要让人民穿上好衣服,所以我在生产上拼命干,我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纺好纱,开心得不得了。360行,行行有先进,我那个时候拼命地干,为国家建设,为人民穿好衣服。要奋斗、要爱岗,那里工资多到哪里去是不行的,要想到人民,想到国家。”


国之所需,民之所盼,就是奋斗的方向。如今,东华大学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们不懈奋斗,集智攻关,在纺织领域新材料、新工艺上突破创新。


图片


这个“不插电”就能发光的神奇纤维,是东华大学先进功能材料科研团队研发的一种新型智能纤维。团队里大多数成员是90后,大家经过五年探索,尝试了300多种材料。未来,穿上由这种纤维编织而成的新型智能纤维衣,不仅能通过发光秀出个性,还能监测体征。


图片


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克睿:最关键的是要敢为人先,做科研还要有一个站高望远的态度,看10年后20年后社会的场景和需求是什么。我们想办法去做各种各样的材料迭代或者改进,像这个“不插电”的纤维就做到0.3毫米,希望能在服装上集成多种多样的功能。


图片


而今,新型的纤维材料不仅可穿戴,还能上天入海。从鹊桥卫星展开的“金色大伞”到深海特种绳缆,在新型纤维探索研发中,青年一代正以行动亮出青春的态度。


图片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博士研究生海文清:对于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科技报国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极致的追求,不要总说“差不多”了,要多问问自己“还差多少”。


图片


东华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授蒋金华:在无数次的试错中去突破瓶颈,解决科技前沿“卡脖子”的问题。


从一根棉线到新型纤维;从“千人纱、万人布”的传统车间,到绿色、高效、智能化的纺织生产线,一代代劳动者在创新创造中挥洒青春和汗水,以拼搏奋进之力绘就美好未来。


图片


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侯成义:要有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我们老校友黄宝妹老师在当时设备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勇于大胆尝试,进行非常多的技术革新。对于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现在面临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要拿出“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向东华劳模致敬

不断积蓄传承的力量

东华青年一代矢志科研攻关

敢为人先 永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