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知识产权世界!东华附校学子打卡“智创启航”知识产权科普教育基地
发布人:张莹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次数:10

当创新思维邂逅知识产权,一场知识与趣味交融的奇妙之旅拉开帷幕!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之际,东华附校六年级的同学们走进东华大学“智创启航”知识产权科普教育基地,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科技奥秘。让我们一同回顾这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01探访创新平台:领略科普基地魅力

“智创启航”知识产权科普教育基地是落实国家教育强国建设与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由东华大学图书馆联合科学技术研究院、校团委和东华附校共同打造,是集教育普及、成果展示、实践探索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通过“线下科普空间 + 线上分层课程”立体化教育模式,为青少年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致力于提升新时代青少年的知识产权认知与创新能力。

02学习专业知识:解锁知识产权密码

随着东华大学图书馆周晓鸥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开启了别开生面的知识产权课堂。周老师以时间为脉络,从知识产权起源讲起,展现其从古代萌芽到现代制度建立的发展历程;结合中国故事,阐述我国知识产权与国际接轨进程。课堂设置趣味互动:“真假商标大挑战”中,同学们通过旺仔牛奶等生活案例锻炼辨别能力;“哪吒小课堂”用动画形式讲解著作权概念。周老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案例,深入浅出解读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核心概念,让晦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03体验科技成果:触摸前沿创新力量

基地内,东华大学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惊艳亮相。这些来自各学院的创新成果,既展现前沿科技高度,又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学们穿梭其中,如同置身科技大观园,每一项成果都吸引着他们驻足观察、热烈讨论。

(1)材料科学:突破传统的智慧结晶

智能发光纤维技术:智能发光纤维技术令同学们惊叹不已。不用插电就能发光的纤维,仿佛点亮了魔法世界。这项由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研发的技术,利用人体作为能量交互载体,将环境电磁能量转化为电能和光能,仅通过手触碰或放入水中就能发光,打破传统发光材料局限。

高安全电池隔膜:徐桂银教授团队研发的高安全电池隔膜,看起来平平无奇,却藏着大学问。其采用特殊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高热导率,有效提升电池安全性。

(2)环境与生物:实现创新的绿色科技

有机固废腐熟技术:环境学院的“有机固废1小时腐熟生产有机肥技术”,颠覆了同学们对有机废弃物处理的认知。原本需要30天才能变成有机肥的有机废弃物,利用这种技术可在1小时内就能完成“华丽变身”。

纳米纤维凝胶膜: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凝胶膜合成技术同样令人称奇,制备出的医用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仿佛是守护健康的“温柔卫士”。

(3)纺织科技:编织未来的无限可能

人工血管材料:纺织学院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团队的超薄、高密、超耐久机织涤纶覆膜人工血管,被同学们称为“生命守护者”。这项攻克血管材料关键难题的技术,形成系列专利成果,其机织涤纶覆膜支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如同“拆弹专家”守护生命健康。

星载天线金属网材料:陈南梁教授团队研发的星载天线金属网材料,经过特殊编织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让金属网能在太空环境高精度展开、稳定工作,同学们不禁感叹这是“来自太空的智慧编织”。

(4)互动体验:感受新奇的科技魅力

在互动体验区,研究生团队现场演示了从纺丝液到纤维成型的全过程。利用相分离原理,一根根纤维逐渐成型,同学们围拢观察,不时发出阵阵惊叹,近距离观察纤维成品,直观感受科技创新的乐趣。

04参与趣味互动:点燃创新探索热情

基地还准备了丰富的趣味互动。知识竞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东华大学图书馆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引得同学们踊跃抽题、积极抢答,进一步激发对知识产权探索的热情。此次“智创启航”科普基地之行,东华附校同学们不仅收获满满的知识产权知识,更在心中种下创新的种子。未来,基地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为更多青少年打开知识产权世界大门,助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与知识产权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探秘知识产权世界的奇妙回响

六(3)班 张雨桐

今天我去东华大学参加知识产权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创作和发明。同时,在互动体验中,我还看到了化学纤维形成的全过程,真的是很奇妙。发明创造这些东西的科研人员真的很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他们。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科学家!

六(4)班 熊楚萸

知识产权科普基地参观活动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就像一把“保护伞”,让创作者和发明者的劳动成果不被随便盗用。比如,我们喜欢听的音乐、看的动画、读的书籍等,都是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创作的。如果被人随意复制并售卖,创作者就无法获取应有的回报。长期以往,可能就没有人愿意创作新作品了。同样,科学家发明的技术、药品等也需要专利保护,否则企业就不会去研发更好更新的产品。作为学生,我们也要尊重知识产权。不随意下载盗版影视作品,不抄袭他人的作业和作文。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社会才能不断创新和进步。

六(6)班  高易皓

四月春晓,树正绿,花正红。我有幸前往东华大学参加知识产权科普教育活动。进入东华大学图书馆的展厅,一束银色光束倾泻而下,在展板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展板上都是有关专利的信息,通过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我们深入地了解专利的相关知识和作用。大学生哥哥姐姐为我们演示了科学实验。当看到半透明的纤维在水中渐渐成型时,我们惊叹于科技的力量。看着一张张凝结着智慧的专利证书,看着一张张专利组成员的合影,我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喝彩。

六(12)班 王逸欧

在知识产权科普基地的参观中,我不仅学习了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还近距离了解了东华大学的知识产权成果。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小时快速腐熟剂”,这项技术可以在给农作物施肥方面,大大减轻农民伯伯的劳动负担。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发明这些专利的老师们、学长们的不易,还启发了我们对科学的追求与喜爱,鼓励着我们对科学研究要有深度思考和严谨的态度。

六(4)班 王乐谊

今天我来到了东华大学图书馆,了解了关于“知识产权”的知识。我们首先来到了展板前,这里有关于“知识产权”的介绍:知识产权是创作者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包括有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等。在知识产权成果展示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一种接触人体皮肤会发光的纤维,我非常惊讶,如果这种发光纤维制作成衣物,再黑的夜不用插电也能发光了。回校的路上,我下定决心,长大后也要发明一些新颖的、有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