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米水下的“CT扫描”?中国“海经”的超深水勘探神话! |
发布人:张莹 发布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10 |
近期,我国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搭载我国自主研制的“海经”拖缆地震勘探系统,在珠江口盆地完成了26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 来源:视频截图 01 给海底做个CT? “海经”是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海洋拖缆模式地震勘探成套采集装备,装置在物探船上,船行驶时该装备“犁”过海面,以地震波信号实现对海底地层的“CT扫描”,从而看清海底的油气储层。这是世界上探测海底地质结构最直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 来源:视频截图 “海经”由震源控制、拖缆采集、综合导航以及定位与控制等多种装备系统组成,突破了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实现了从小道距到常规道距全系列覆盖,具备2赫兹超低频频率信号采集能力,大幅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 凭借超低频、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能力,“海经”能够精准地描绘出深水深层以及复杂地质结构的“3D立体图”。今年10月3日,“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就搭载“海经”系统,进行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发布了中国首张超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 来源:视频截图 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按照设计要求,将“海经”系统中的10条超过8千米长的电缆依次布放到海水中,形成一个面积相当于1021个标准足球场的数据采集网,沿航线进行海面拖缆采集作业,在广袤的海面上如同“经纬线”一样准确划分出油气藏位置,实现中深层成像质量显著改善,特别是基底成像更加清晰、连续。 来源:视频截图 02 超深水有多深?迈入超深水时代! 在我国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中,40%左右的海洋油气资源蕴藏在深水区域。此次作业位于珠江口盆地3000米超深水区块。该区域平均水深2000米左右,最大作业水深达到3500米,勘探目的层最大埋深处5600米。这打破了我国海洋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最大水深纪录,标志着我国自主海洋勘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保障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自主可控、提升我国深海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余年来,以“海洋石油201”“海洋石油720”等为代表的“深水舰队”,相继攻克常规深水、超深水、深水高温高压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技术体系,具备了从深水到超深水、从南海到极地的全方位作业能力,我国跃升成为全球少数能够自主开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国家之一,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深水油气装备技术能力的重大飞跃。 来源:视频截图 在21世纪以前,我国深水油气产量微乎其微。至2012年,深水油气的产量之占比也仅约8%。不过,随着我国深水油气田的陆续投产,我国渗水油气产量已达上千万吨,如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深水气田群和首个深水油田群,坐落于琼东南盆地的“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等。 2012年至今,在南海北部的深水海域,中国海油已有的勘探开发油气田共计11个。2021年,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成功投产,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勘探开发和生产能力从300米历史性跨越至1500米超深水,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03 小结 海洋拖缆三维地震勘探装备技术在能源勘探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超深水时代,海洋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正是大展宏图之时。该技术的门槛比较高、研发难度很大,在此之前,世界上仅有三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此项装备技术。自投产以来,“海经”已在中国海域顺利完成5个工区总计6552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探。 “海经”系统实现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解决了制约我国海洋,特别是深海油气勘探技术与装备的瓶颈,全面提升了我国海上油气勘探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对提升海洋油气装备一体化整体研发能力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转自科普中国 |